尹飞鸿把“务实勤勉、精益求精、无愧责任”作为座右铭,坚信“勤苦执着的探索都会磨砺成进步的台阶”。作为教师,他以学生为中心,增知识、提能力、强素质,扛牢育人主责;作为管理者,他以“领头雁”自励,固信念、抓基础、促融合,挑稳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担子。30年来,他用实干担当的铁肩膀挑起教学、科研、管理硬担,演绎好“双肩挑”角色。
深耕课堂,匠心育人
尹飞鸿说:“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老师应努力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要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教会学生学会做事做人,最终成人、成才、成功。”
深耕课堂30年,尹飞鸿始终坚守着这一份师者初心,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自勉,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精进和跃升,紧跟时代发展、追踪学科研究前沿,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正德立身、砥能树人。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向课堂要质量,向教学要效率?这是课堂教学的必答题。尹飞鸿有独一套答题法。
“有限元法与软件应用”这门课即使每一年都教,所用教材就是自己主编的,每次上课前,尹飞鸿还是会花不少时间认真准备,详看教案,回想之前上课时学生的反应,追问是否如常进行、从哪些方面作出调整等。他说,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学情也是动态变化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课程体系也要不断改进。
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他有机融合有限元理论知识、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以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为旨归,积极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争做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首创提出《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及应用》教材编写体例,并采用二维码实现动画和视频嵌入,呈现立体真实的教学情境,方便教与学(目前,该教材已三次改版升级,发行20000余册,被300多篇硕博士论文或期刊论文引用,被40多所高校选用或用作考研复试参考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布置课前预习(学生在SPOC平台自主学习),课上随机点学生答问、其他学生点评、自己再讲解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融合的模式,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单元作业考核+单元测验+期末考核(每个学生试卷题目不同)+复杂工程案例求解分析报告,并且认真仔细批改评阅,推动学生不能偷懒、不敢偷懒、不愿偷懒,主动学和思,习得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案例为导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多方获取反馈信息,倾听学生意见建议,加强互动交流,适应学生节奏不断调适,构建教学共同体。走动着讲课,不时穿插提问,走到哪儿便提问到哪儿。
上过他课的学生都说他的教学内容丰富,紧跟时代和学生实际,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教学方法独特,启发性强。“讲得好,为了我们听得懂、学得会,他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带着我们做,感染力强。”也有学生幽默地说:“上尹老师的课,没机会开小差。”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各类工程实例及时融入课堂。讲述自身研究过程中的失败经历,将严谨规范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精神植入学生心田。
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省、校各级奖20多项,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
一心向学,志存高远。尹飞鸿寄望青年学生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勤锻炼,保持身心健康;强学习,打牢专业基础,练就看家本领;多实践,增长见识,培养多元能力。
多管齐下匠心育人的同时,尹飞鸿也潜心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教材、课程和平台一体化建设,推进课程建设迭代升级。作为负责人主讲的课程“有限元法与软件应用”先后获校重点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主编的该课程配套教材《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及应用》获评“互联网+”新业态教材,江苏省重点教材、优秀培育教材、“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图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主持建成机械类省级重点专业(类),以专业负责人身份助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
倾囊相授,薪火相传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是尹飞鸿的处世态度。他不仅治学严谨,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而且积极发挥老教师、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当好青年教师“辅导员”。
以尹飞鸿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示范辐射、专业引领、成长探索和教育研究,为其他教师搭建交流的舞台、成长的摇篮。领衔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经常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展开交流研讨,提出改进策略和办法。开展新进教师师徒结对,从教案设计、教学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强指导,助力青年教师1人主持校级产教融合课程(重点项目)、1人主持校级项目化教学重点课题、1人成长为系主任等。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打造高质量课程。作为负责人的“有限元法与软件应用”课程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职称、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
在课程组里,尹飞鸿甘为人梯,依托QQ群、日常交往等强化与老师们的线上线下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教学资料、教学经验和智慧等,为老师们的成长铺路。同时,注重分工协作,激发老师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各展其长、各尽所能、共同进步。“年轻教师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尹飞鸿虚怀若谷。
“尹老师就像老大哥一样关心我,从教学计划撰写、教案格式、上课方法和技巧、资料整理等方面给予我全方位指导,从标点符号、字词句到整体框架、逻辑构思等帮我修改论文,更从选材、策划、申报材料审核到预演,全程参与辅导我参加讲课比赛,非常耐心地教我怎样上好课、做好科研。”祝世超老师感激地说。杨钧老师也表示,尹飞鸿常常指点他开拓思路,鼓励他进取进步。他的拼、他的敬业是学习的榜样。
“立地”做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他主持开展的“闭路循坏、溶媒回收喷雾制粒干燥系统关键技术”获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究的结构复杂、大荷载、大跨度、高精度的电磁波屏蔽门悬挂轨道,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电气设备检测中心的大型工程建设。
回眸来路,尹飞鸿感慨人生难免茫然,教了多门课程之后才选定“有限元法与软件应用”课程作为主攻方向,然后一点一滴持续做,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个当下。他也希望青年教师们不要害怕失败,勇于尝试,锚定努力的点,而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滴水穿石的毅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固本培元,党业深融
身为党委书记,尹飞鸿始终将党建工作视为学院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构建网络育人体系等多种形式,确保全院师生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把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基础落到实处,带领完善党组织设置,优化支部设置,配齐“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调整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院组织机构。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和管理。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党员发展质量。近年来,学院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素质不断提高。
在他的推动和努力下,学院党委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成全国首批和江苏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各1个,在建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获批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二等奖和常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多次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最佳党日活动等荣誉称号,形成了国家、省、校多层次优质党支部谱系,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同向聚合,党建与业务深融。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机械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专业于2024年成为学校3个成功获批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开设的3个本科教育专业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产教融合品牌专业;智能制造专业为新办专业,正依托学院获批的智能制造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加紧推进建设。学院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江苏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等。
言传是奋进的号角,身教是无声的榜样。尹飞鸿身体力行,用“双肩挑”身份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担当:课堂上的每一页讲义,党建中的每一次探索,都在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个人简介:
尹飞鸿,中共党员,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有限元分析工程师,历任机电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党委书记,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自1995年到校工作以来,先后获评校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创三优”竞赛活动先进个人、飞天·常柴教师奖励三等奖,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校双师型教师、卓越教师、教学名师、思政优秀教师,常州市“龙城十佳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主持完成省、市和企业课题(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3项。兼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会员、多家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文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