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中具体课程如何增减,如何提高课程与年级的匹配度与适应度,课程怎样做到科学安排和有效衔接……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师范学院党委小学教育系教工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头脑风暴”。
党建如何赋能专业建设,以更好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如何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当好“四个引路人”……在“一体化设计、规范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指引下,这样的思想碰撞、思维交锋在该支部经常出现。这既是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小学教育系教师的工作日常之一。
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优质党支部、特色党支部,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张志欣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常州市党员教育“3211工程”第三批命名;小学教育系获评校师德模范集体;小学教育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校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验收。支部党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1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等市厅级项目15项;获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36篇,其中,CSSCI6篇、北大核心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9门课程建成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3名学生在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奖,39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近五年来,无论是支部党建工作,还是系部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均成绩亮眼,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究其根本,在于该支部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支部为目标,立足小学教育专业特点和实际,做实 “三个建设”“三个结合” “三个争先”,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
抓实“三个建设”,强化政治引领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该支部把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建设贯穿支部建设始终。
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机制。坚持理论学和现场学、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线上学和线下学相结合,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学习有内容,讨论有主题,并借助网络新媒体丰富学习形式载体。创新“三会一课”,实施“组织生活质量提升计划”,打造“一课一会”特色学习品牌。“一课”即上党课,由教授、副教授党员教师围绕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每年面向支部成员及其他支部成员讲党课1次。“一会”即学习微会,每周利用15分钟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交流学习心得感悟,探讨教学科研工作新思路。
优化组织建设。支部7名党员均为博士、教授(副教授)。王传金是校党委副书记,其余6人均为一线教师。支部书记张志欣是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双师型教师,党务工作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强。支委王健、王雅丽年富力强,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此外,还有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校“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三等功各1人,优秀共产党员2人,优秀教师3人,课程思政优秀教师2人,年度考核优秀7人次,是一支业务能力过硬、战斗力强的队伍,为党建工作与系部中心工作互促互融提供了组织保证。
深化制度建设。制定党员骨干联系青年教师、班级、学校制度,以及《小学教育系教工党支部理论学习制度》《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工作制度》《小学教育系教工党支部党员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制度,推出支部书记年度抓党建工作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领办项目举措,发挥好支部书记的主体责任。试点系务会制度,提升系部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健全支部深度参与系部重要事项的决策机制,在教职工聘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发挥好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推进“三个结合”,构建育人新模式
以创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契机,以“常州市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依托,努力构建育人新模式。
校内校外结合,组建良师队伍。以支部党员为主,同时依托学院的“思勉学堂”“三名大讲堂”等,吸纳校外名师、名校长、名校友“三名”代表参与到人才培养各环节中。
线上线下结合,搭建交流平台。搭建面向学院、辐射全校学生的服务空间,开展沙龙、讲座、论坛等活动。筑牢网络育人阵地,开展线上交流分享活动,探索铸魂育人新路径。
点面结合,丰富育人载体。建立符合师范生特点的“双导师制”,通过师范生职业技能大赛、模拟招聘会、考编指导等,为学生成长赋能。邀请“三名”代表进课堂、作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聘请“三名”代表担任课外导师,为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就业等导航。创新打造“育心铸魂·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大讲堂,探索形成两代师表一起塑造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力践“三个争先”,实现“四服务”
以学院党委打造的党建工作品牌“(党建+)N协同育人共同体”为遵循,党员们力践争创学术先锋、争创育人先锋、争创服务先锋“三个争先”,推动“服务党员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院发展、服务地方教育”落地落实。
王传金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多部,3件作品获省市优秀成果奖,曾获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对象。
张志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省社科应用精品工程、省教育科学规划等市厅级项目10余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获市厅级以上奖励。
作为校级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潘金林勇担排头兵,积极申报高层次项目、撰写高水平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各1项,曾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和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近五年发表CSSCI论文2篇、北大核心论文1篇。
系主任王健近五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等市厅级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获评校级科研立项先进个人。
作为校“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卓越教师”培育对象、青年教学能手,王雅丽在教学科研中硕果累累。赵振杰、巫文胜也不甘落后,不断产出成果。
依托支部推行的“党员的责任——质量提升工程”,党员们深耕科研沃土,争创学术先锋,提高学术水平,树立立德树人标杆。
一整天时间、3根笔芯,这是潘金林批改一次作业的显性消耗。依托国家级一流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他积极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实行成绩动态管理,将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相结合,提升学生投入度获得感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早上8点之前到校,晚上8点之后离开办公室,这是张志欣的工作日常。科研、教学、学生工作、社会服务,她对每一项工作都尽心尽力,是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
……
通过 “三岗三促三培养”,即创建青年先锋岗,促人才持续成长,培养青年后备人才;创建党员示范岗,促综合实力提升,培养骨干中坚力量;创专家服务岗,促行业社会发展,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党员们更加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争创育人先锋,营造了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青年成长、学生成才的良好氛围。
深入学院调研,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与青年博士谈心谈话,指导他们全面成长。深入师生倾听意见建议,对支部工作给予指导,为老师解困释惑,在王传金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肖华的带动下,党员们忠实践履支部“在发展中服务,在服务中成长”的工作理念,争创服务先锋,服务师生、学院和社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为青年教师王雅丽、刘丽的“师傅”,潘金林和张志欣毫无保留帮带,促使她们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快速成长。
王传金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与支部成员一起交流学习体会,查找差距不足。坚持每学期为师生上党课、作辅导报告等,帮助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每年毕业生就业黄金期,带队走访中小学校,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着眼于常州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该支部与地方政府、企业和中小学合作共建,成立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和常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在三井实验小学等附属小学设“教授博士工作站”,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党员服务基地。党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优势,广泛深入常州各社区、中小学,开展教学科研、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的指导,为乡村振兴和教育均衡发展献计献力。同时,走出常州,为泰州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课题申报提供指导。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不仅直接推动小学教育系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也助力学前教育系学生党支部获批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师范学院党委获批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
高质量党建才能更好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张志欣表示,将继续向着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本支部的目标,不断加强特色凝练,加强党建工作研究,更好促进党建业务相融合,更有力服务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
(师范学院 张志欣/供图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文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