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工会组织教师来到千年运河古镇、知音故里——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开展“游美丽乡村 润文明乡风”为主题的“同城一日游”活动,与开展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调研结合起来,促进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奔牛段,是大运河常州段沿线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片区之一。2017年5月,奔牛镇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工程,让运河风貌焕然一新。大家来到位于古运河畔的奔牛公园,参观奔牛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了解奔牛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听取“奔牛有故事”;沿着运河生态廊道漫步,欣赏运河文化带的旖旎风光,遥想当年杨万里过奔牛闸的繁华盛景。悠悠运河,千年流淌,佳话纷呈;河畔人家,白墙黛瓦,翘檐花窗;运河岸边,青石铺就,风景如画。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自2018年东桥村委史陈家村被列为“常州市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点”以来,奔牛镇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强村富民为根本、以乡村善治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把史陈家村打造成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和睦安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这里,思政课教师参观了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果蔬田舍”、农产品销售平台“三花集”“农夫市集”、产业创新发展空间“三间半”等特色项目,沉浸式感受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史陈家村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七君子事件”唯一的“女君子”、民盟中央原主席、新中国首任司法部部长史良先生的寻根之地。近年来,史陈家村着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据悉,今年4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奔牛镇签订“理论宣讲结对共建”项目协议,以结对共建为契机,双向赋能为基层理论宣讲添活力,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党员群众中入脑入心入魂入行,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本次活动得到了奔牛镇大力支持。奔牛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须倩怡,奔牛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艾红军以及宣传干事查沁怡等全程陪同参观考察,为大家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思政课教师前往奔牛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增进了同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发现了很多生动的教学案例,找到了服务基层的新路径,拓展了党建共建的新领域,为进一步激发思政课教师践行“讲政治、走正道、敢担当、干成事”的原则导向鼓劲提神、增添信心。大家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得更透彻更鲜活,着力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质效,努力提升服务地方、服务社会能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帆/文/摄 熊焱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