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谢燕红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重视课程思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立足岗位,潜心笃志,教书育人,教学认真投入,不断改进方法,推进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更新技术,课程信息化程度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度高,线上教学资源辐射面广。主讲省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选讲”在中国大学MOOC已第9轮开课,目前选课人数超17000人次,使用者来自全国52所高校,5家高校同步建立了SPOC,并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社会学习者。其与校本特色课程“诗话常州”被“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作为慕课资源使用,两门课程均超5000人次点击量。
创新手段,课堂教学效果佳。重构培根铸魂教学内容,将中华文化自信、生态文明观、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等思政要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坚持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建立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闭环三阶段和教师“三轮递进式评价”相结合的“三三制”评价反馈机制,实现过程性学习与评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适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真正让学生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创设“线上课堂-线下课堂-课外创新活动”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价值引领有机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
笃行不怠,教学改革方向明。按照新文科建设要求,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理念,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发展、学生情况等,持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学习的挑战度和创新度。深入开展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实施线上线下贯通的全时空教学模式。推进项目化学习,通过定期读书分享会、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会、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研讨等方式,学用联动,实现书本知识向解决问题能力的迁移,让学生在自我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人事处/供稿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统筹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