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必”教育管理方式,培养新时代好青年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整理 王萍霞/审核发布时间:2023-04-21浏览次数:14

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我校探索推行必研、必进、必谈、必访、必听、必讲“六必”教育管理方式。各二级学院和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坚持做“六必”教育管理方式的践行者,全方位感知学生、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校如在家”的温馨和关爱,成长为新时代好青年。

视线转移到3月底的学生工作会议上,3位先进典型的发言,是对“六必”教育管理方式的具体呈现和生动诠释。现将3篇发言稿全文刊出。

 

坚持“六必”,引领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徐霞

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坚持“六必”,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一、必研

不断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全体党政领导、系主任都担任班主任,站在育人第一线,每个月研判学风、纪律、就业等学生工作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各种疑难。在今年考研复试环节,学院通过复试调剂群及时发布调剂信息,并一对一精准指导复试,目前已经录取106人。

二、必进

学院坚持以育人、服务、安全、和谐为宗旨,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宿舍文化建设等活动,推动建设学生宿舍育人平台。今年2月至3月,辅导员人均进宿舍20次,全面了解学生宿舍情况,育人成效显著。

三、必谈

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谈话,抓住学生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注重点学生,召开学生干部座谈会、退伍复学学生座谈会、贫困生座谈会等。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集中形式,以学业预警、心理访谈、学生请假等为契机进行一一谈话,合理规划时间,覆盖全体学生,了解学生动态和诉求。

四、必访

学院着力推动学风建设,每学期都给学生家长邮寄成绩单,线上线下相结合,一一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尤其关注学业预警的学生,与家长面谈,进行学业帮扶。每学期走访走读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利用寒暑假对贫困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助力精准资助,为学生排除后顾之忧。

五、必听

全体辅导员每周都深入课堂听课看课,及时掌握缺勤以及上课不认真学生情况,并及时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进行教育和帮扶。每个月听取班级学生干部汇报,全面了解班级运行情况,及时排查并处理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六、必讲

全体辅导员深入班级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每月都进行形式多样的互动化宣讲,让宣讲“声”得人心,提升成效。

 

践行“六必”,争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知心人、热心人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张翔宇

一、做精研究,做实宣讲,做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如何引好路、践行“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认真研究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主题宣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学生读红色书籍、观红色电影、诵红色家书;带领学生前往“常州三杰”纪念馆、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打造“青马工程”“信仰公开课”“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走进课堂,走访宿舍,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平时工作中,我秉承“明德立身,研学躬行”的院训,与学生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用温情感动学生,用真情服务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谈论人生理想,了解他们的梦想和困惑;在班级中,与学生谈论身边现象,鼓励学生干部讲真话、诉真情,提出对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宿舍里,与学生谈论日常琐事,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困惑。通过走近学生,我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成为学生信得过、想得到、靠得住的辅导员。

、主办座谈,主动沟通,做学生发展的热心人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我积极拓宽家校合作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定期召开学生党员、班团干部、普通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努力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主动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倾听家长的呼声,将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校表现等及时反馈给家长。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志愿者前往贫困学生家庭走访慰问。通过认真倾听、解决学生和家长的所期所盼、心声心愿,让学生在青春这最美好的时光中,志存高远、砥砺品格、勤学苦练、增长本领。

 

“教”“育”并重促学风 “管”“理”并济育人才

外国语学院 郭彦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对于班主任而言,育人工作尤为重要。在担任外国语学院18级日二班班主任期间,我始终坚持“教”和“育”并重、“管”和“理”并济。润物无声伴成长,精耕细作育人才。

一、春风润物细无声:以“润劲”营造拼搏向上的学风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教师也是学生在校内的“家长”,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我融入思政元素育人,进行生命关爱教育、人生观教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爱国教育。鼓励学生不负青春,奋力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下,班级形成了互帮互助、拼搏向上的优良学风:全班日语能力考试N2级证书基本全覆盖,多位同学高分通过N1级,同时在专业四级中也取得高分佳绩;两位同学顺利考入浙江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分同学出国深造;还有同学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工作。

二、百花齐放春满园:用“精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系部教研活动中,经常和任课老师交流,分析学生特点,探讨学生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也通过和班委谈话,认真旁听班会等方法,了解班级学风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等情况,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在“精耕”培育下,多位同学担任学校和学院学生会干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为就业升学打下良好基础。毕业离校前,班级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83%,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100%,位居学院前列。

三、春风送暖入人心:让“细作”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

自新生入学开始,以早自习跟班、集中座谈与随机访谈相结合等形式,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面对学生的诉求,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热心,多一份关心。班主任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其教育方法和理念才能与学生的成长同频共振。“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以“学生”为“原点”,以“奉献”为“坐标”,以“关怀”为“半径”,携手绘就学生发展的“同心圆”。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整理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