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老师应该看见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
他说,20多年一直上“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内容原理看似变化不大,但时代在变、学生在变、物理知识的应用在拓展深化,必须从学生出发,不断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他说,教书育人的主战场不惟课堂,还有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秉持一颗志业心,数十年如一日,他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参加学科竞赛等赛事,并屡获佳绩。
在学生和同事的眼里,这个“他”,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王刚,虽已年逾天命,却不见一丝老气,干劲十足、思维敏捷、好学不倦,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团队、助力“青椒”快速成长;虽没有博士、教授等头衔,却是博学多才、认真负责、沉稳担当的温暖存在,是当之无愧的良师。
好口碑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实打实做出来的。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校级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学管理人员、优秀共产党员,被记三等功1次,屡获年度考核优秀,省、校教学(课件)比赛多次获奖,荣誉和成绩是对“实做”的最好见证。
用真教促真学
相较于专业课,公共课存在学生人数较多、来源较广、管理难度较大等特殊性,课堂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要发挥好,教师尤其得提高重视度和投入度。“我自己孩子今年刚大学毕业,学生们和我的孩子年龄差不多。我希望自家孩子在大学时学到什么、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品行,就希望学生们学到什么、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品行。”“向课堂要质量,就不能对学生听之任之,一定要严格管理。”王刚以一颗父亲般的同理心真心对待教学、对待学生,用科学方法和教育智慧真教深教,促动学生真学真信,尽力使每一堂课成为教与学的完美遇见。
课前,认真备课,在学情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达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上下足功夫,每一章节都精心制作PPT,完整严谨呈现授课内容。调试好自我状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课上,融合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时,与企业密切联系,利用仿真实验保障教学顺利运行。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在讲授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研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等知识点时,援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屠呦呦团队合作故事、“天琴”“太极”两个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等事例,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听课状态,遇到男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用手拍拍他们,示意他们好好听课;学生玩手机时,会经常给以警示。
课后,依托班级提问群,随时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问,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与学生及时交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学生高效高质完成学习任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2级土一班王千一是退伍复学学生。本学期第一次上大学物理实验课时,王刚向学生提问,王千一在其他同学还没反应过来时积极举起了手。虽然王千一的回答不够准确,却给王刚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让王千一做了科代表。第一次交接作业时,这对王姓师生开启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当得知王千一刚退伍复学,对大学生活和未来感到迷茫时,王刚帮助他分析自身优势提振信心,结合其专业特点要求,告诉他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努力把能学懂的先学好,培养一技之长,尽可能考更多专业证书。“这一次畅聊,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要像王老师讲物理实验课一样,扎扎实实把每个步骤完成好,认认真真把每个结果记录好。”虽然认识时间不长,王千一已经把王刚视作人生榜样,并感佩地表示,要努力成为像王老师一样man的男人。
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王刚也注重总结思考,以研促教。几乎每年都申报立项校级教改课题。近五年,主持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申报专利6项,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编写省级重点教材1部。加强仿真实验平台建设,创新改革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以真抓催真创
课堂是教师的根。走下三尺讲台,王刚和学生演绎着另一番最美的风景。
立足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为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促进学生扩大知识面,追踪学术最新成果,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培育相互启发促进和良性竞争的优秀学风,王刚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悉心护航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让他们敢闯真创。
多年来,王刚利用课余时间、休息日和寒暑假,指导学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成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多项,其中1项国家级项目以优秀通过。近两年,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江苏省物理实验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暑假近一个月时间,王老师陪我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帮我们及时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修改作品,带着我们一起演练决赛的PPT和答辩内容……”说起去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经历,竞赛团队队长、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21级成型班王浩桉记忆犹新。据他介绍,除了和学生同做同行,王刚还十分认真负责,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既分工明确,又强调相互协同,使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增强了归属感和团队意识。攻坚克难的时候,学生有些松懈,王刚老师立即进行严厉教育。靠着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摘得一等奖,创下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
以真带引真长
实验室使用记录、仪器完好率、安全检查记录、人员岗位日志……在物理实验中心办公室的文件柜中,整齐码放着近30盒实验室规章制度文件。作为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王刚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实验中心科学规范高效运行。同时注重团队建设,根据每个老师特点布置相应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各尽所长,推动团队和谐发展。发挥好头雁作用,克服人员不足和疫情等困难,带领大家圆满完成全校理工科学生 “大学物理实验”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团队曾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高质量配合好相关专业的工程认证工作。主动协调沟,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室面向常州市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服务。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王刚还切实发挥老教师的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在编写提供课程讲义的基础上,通过例会、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从新手型向熟手型教师转变,从教案撰写、备课,到重难点把握、板书、教学仪态、学生管理,再到课后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答疑,王刚对“青椒”的指导可谓细致入微。王刚的徒弟、去年刚入职的尤海鹏博士深受其益。他说,王老师对自己的指导真是手把手的,连实验报告作业布置批改、资料袋整理检查等都不遗漏。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文 王超/摄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