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收获。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光电工程学院20级光电一班杨倩深谙于此,不会,就学;不懂,就钻;不强,就练。她说:“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任何微小的行动都胜过豪言壮语,努力是达成目标的唯一通途。”
图书馆里的“小蜜蜂”
一直以来,杨倩的奋斗目标明确而坚定——成为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目标是催生行动的动力,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解药。即使在学业压力相对较小的大一,杨倩也是图书馆的常客,只要有时间就一头扎进书海,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吮吸知识的蜜糖。
习惯成自然。慢慢地,杨倩的课余时间更加大方地交给了图书馆。专业类、文学类、理论类、政治类、杂文类……她如饥似渴,广泛涉猎。“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她说,所有读过的书都会成为养分,让人的精神变得丰盈,灵魂变得有趣。
“我不是最出色的,也不是最聪明的。”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努力扬长避短以缩小与别人之间的差距。词汇量不足,她就一个个慢慢背;概念不懂,她就一点点慢慢啃;题目不会,她就一遍遍反复推演。对自己所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课堂上她认真听、仔细记,对一时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课后一定及时问老师和同学,要不就自己去找资料弄明白。为了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联系,在图书馆里,她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杨倩坦言很享受这种充实感。勤奋和坚持,也让她的成绩迅速提升,在大二稳居专业第一,并获校一等学业奖学金。
创新池中的“小雏鸟”
经过一年半的积累和沉淀,大二下学期,杨倩开始接触各类竞赛。她主动联系创新创业导师,联系同学组队备赛。一开始,老师派给她的任务主要是在网上查找材料、填写表格、了解商业计划书的知识结构、阅读辅助性材料等。她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检验所学,觉得这些工作过于基础,然而,在完成的过程中,“小雏鸟”的各种不足逐渐显现。知不足而后能学。她静下心来,更加虚心学习、务实改进。 获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
做好更加充足的准备后,她和团队参加了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部区赛。因为疫情,初赛采取线上路演的方式进行,她主要负责完善路演稿和录制参赛视频。一帧帧推敲,一遍遍重录,一次次核对,她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助力项目获得东部区赛二等奖。“挺遗憾的,项目未能挺进决赛。但我不会泄气,会争取一切机会学和练。”她坚定地说。
运动场上的“小乌龟”
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杨倩看来,其中也包括一个健康的身体。
从小到大,她的体育成绩都处在及格的边缘。是自己天生没有运动细胞吗?杨倩经常反问自己。上大学后,她下定决心改变现状。从跑步开始,每天坚持,少则1公里,多则3公里。从一开始的气喘吁吁、走走停停,到3公里轻轻松松跑下来,她渐渐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并爱上了运动。
坚定“乌龟精神”,杨倩不断挖掘自身的运动潜力,不断挑战自我。体育选课时,她大胆选择了从未接触过的网球。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她对小小的网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网球到羽毛球,再到篮球,一发不可收拾,她在体育运动的世界里尽情享受健康与快乐。“没有人天生擅长做任何事,但通过勤奋、努力、练习,可以变得擅长。”杨倩用事实证明了这点。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组稿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