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常州市总工会主办、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承办的“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劳模工匠师资培训班圆满收官。这是我校以高端智库为载体,整合各方力量,以“双进”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又一实招。
5月23日上午,在“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推进会上,举行了劳模工匠师资培训班开班仪式,劳模工匠讲师、产改研究院劳模工匠顾问受聘仪式。
副校长汪群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给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常州建设技能型社会势在必行。劳模工匠师资培训班开班应势而为,是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树立“双进”活动品牌的扎实举措。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擦亮“劳模工匠”金字招牌,引领更多职工争当新时代劳动模范、能工巧匠,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更多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时代新人。她表示,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将在常州市总工会指导下,着力理论研究,为地方政府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咨政建言,为地方产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工人队伍贡献智慧。
推进会上,常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卫国强调:要充分认识“双进”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使命感责任感;探索创新“双进”的形式内涵,提升活动影响力吸引力;切实加强“双进”的机制保障,推动组织高效化常态化。
开展“双进”活动是加强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一项创举。2020年以来,常州市“双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开展宣讲活动近500场,线上线下职工受众超过30万人,“双进”成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闪亮名片。今年,常州市组建了一支由121名劳模工匠、思政教师组成的讲师团,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100场示范宣讲。通过进企业、进校园开展实景教育宣讲、校企共建联建活动,开设“常工直播间”等形式,让劳模工匠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奋斗感悟,激发百万职工奋斗实干、创新进取的创业创新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我校发挥高校优势,以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为智库载体,积极输送宣讲师资、开展讲师团培训、打造精品课程、做好成果固化,赋能常州市“双进”活动,力促活动全覆盖、更精准、取实效。
本次培训班为期两天,既有理论宣讲、业务培训,又有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多元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让“教”与“学”都有收获。担任首场培训的我校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熊焱生表示:思政教师进企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送进企业职工群众头脑,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到广大职工群众心坎,展现了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增进了思政教师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提高了思政教师开展理论宣讲和社会服务能力。
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首届“江苏大工匠”、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忠表示:培训班上PPT制作技能等课程设置让来自基层的劳模们很受用,全国劳模事迹展览馆等现场参观也让大家增强了自豪感,更好地传播了劳模精神。通过培训,增强了自己作为一名宣讲者的信心,将更好地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建功“532”、奋进新时代。
(校工会 冯平平/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 殷孜/供图 常州市产改研究院 李春平/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