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流年里,1990年出生的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鲍彧博士党龄正好满12年。
12年来,从学生到教师,变换的是职业身份,不变的是党员本色。到校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鲍彧时刻以“有我”之姿勇挑重担甘奉献、一片丹心写赤忱,用心做好“引路人”“急先锋”“排头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和支部建设等工作中不断强化“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丰足一个共产党员的成色,彰显“青椒”的蓬勃力量。获常州市和学校“先锋90后”称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各1项;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校级微课教学比赛、说课比赛三等奖和年度考核优秀各1次;作为主要参与者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鲍彧用实干和成绩,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点赞作出了生动诠释。
引路有我,笃学敏行育桃李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亦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是否畅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能否回答好。
“老师,尤其是一线老师必须扛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鲍彧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褒有年轻新教师好学敏行的品质,与学生想在一起、急在一起,把实事做到学生心坎上,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班级建设管理中,尽心用情引导学生树德立志、增强成长内驱力。
把准教育“定盘星”。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鲍彧结合所参与的课程思政项目,有意识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在讲述《卷积的定义和性质》章节时,考虑到内容偏概念理论,首先,他从学生熟悉的手机切入,点明现在手机接打电话声效更好,关键在运用了卷积这种技术,再由此迁移并普及其他相关技术,从而让学生明白卷积等技术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这种由表及里、抽丝剥茧的分析使原本枯燥的知识、课堂鲜活起来,学生兴趣陡然提升。他趁势说理,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知晓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其次,知识点讲完后,让学生做题,并强调无论能否做得出来,都要亲自动手做,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综合能力。等课程收尾时,他再强调课堂上援引过的案例,由此科普国家当前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放大格局、提高眼界、激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本领意识。
针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为让学生有的放矢、真正释放综合素能,鲍彧会指定设计题,并耐心解释题目涉及到的领域及其对创新的要求、对自我能力提升的好处。在内容交叉部分,鼓励学生共同查阅资料、学习讨论,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在各自的研究点上,鼓励学生主动担当、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鲍老师对我毕业设计的悉心指导,让我快速适应了读研的节奏。”“鲍老师指导我做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等让我很受用,对我现在的工作帮助挺大。”已毕业的16级、17级学生张松、杨秀由衷感谢鲍彧指导带来的红利。
筑好思政“压舱石”。作为19级信四班班主任,鲍彧充分利用自己毕业时间不长的优势,多以朋辈身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愿意接受他、信任他、听他话。
哪个学生没有成长的烦恼,没有学习的困惑,不会遇到痛点难点?鲍彧有他的“独家解药”。他喜欢和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经验和体会,从而告诉学生大学要注意什么、如何定位定目标。每周1至3趟,他利用晚上时间下沉到宿舍,有时还带上学生喜欢的零食,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实地掌握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面对学生自习占不到座位等各种“吐槽”,他循循善诱,和学生一起全面分析问题出现的主客观原因,结合自己考研时早起勤学的经历,引导学生创设条件解决困难。对班里受到学业预警的3位学生,他格外留心、加强督促,与他们一起析原因寻对策,指导他们合理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到自己办公室隔壁的研习室自习,方便随时交流。在他的教导下,2位学生已解除学业预警,另1位学习状况也明显好转。
先锋有我,潜心蓄力添能量
学科建设要上水平,离不开高水平科研作支撑。只有事业心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才能促进专业建设,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做科研的初衷是为了自己,但在申报项目等工作中,学院学校都尽可能给我提供帮助和便利。”这使鲍彧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科研不唯是教师个体的事情,也关系到学院、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只有老师的科研实力强了,学院和学校的层次能级才能上去,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才能更好得到落实。
由是,鲍彧的科研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与日俱增。“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要教得好,还要研得好,而且要从我做起,带动其他教师重视科研工作,为学院学校发展贡献力量。”他说得坚定、行得踏实。
搭建实验平台、完善实验设备场地、带学生融入团队、产出初步成果……他稳扎稳打推进国家基金项目运作,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孵化更多项目,带动一批师生。
顾全大局,发挥科研经验相对丰富的优势,他积极参与学校申硕工程,成为电子信息工程申硕学科团队核心成员。
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科研党建,哪一项工作哪一个事务不得花时间精力做?何况要做好?尤其是科研,需要恒久坚持、潜心忍耐,可他并不觉其苦,反说:“忙完其他工作后,阅读科技文章、沉浸到研究探索的世界中,不失为一种大脑放松的好方式。”
作为信息工程系副主任,他既全力支持配合系主任工作,又积极肩负“骨干人”职责,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蓄力专业建设。全程参与撰写申报书、自评报告、收集整理支撑材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顺利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查,都浸润着他的心血。他还和其他专业负责人组建工程认证和一流专业建设核心工作组,助力电气及自动化专业获国家一流专业,自动化专业获省一流专业、获工程教育认证受理、自评工作顺利开展。
领头有我,党建业务双融合
担任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一年来,鲍彧沿用支部的“目标管理”工作法,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系负责人与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以党员为中心,团结带领全系教师以成果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做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今年,正值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鲍彧以此为抓手筑牢战斗堡垒,推动支部进一步焕发活力。他自觉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提高政治站位,严格对标对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与系部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在学习中砥砺初心使命,在实干中强化责任担当,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工作不断跃升的强大合力。
以上率下领学。“只有自己学懂弄通做实了,才能引领其他党员学懂弄通做实。”鲍彧坚持从自身抓起,先行一步、先学一步,带头学习、带头研讨、带头宣讲,并帮助其他党员把好各种发言材料关。
创新形式活学。怎么学才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鲍彧除带领支部积极参加学院党委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百年党史 经典传承”诵读比赛、“观红色电影”主题党日活动等活动外,还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支部学习形式。如:在领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段历史时,他从邓小平的生平切入,采取讲以人讲史的方式,调动党员们学习研讨的积极性。将《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相关内容做成问答形式的便签条,考查检测学习效果。
以学促干开新局。作为党建工作新手,鲍彧坚持在学中学、在学中思、在学中干。他谦虚向经验丰富的老党支部书记学习;旁听学生支部发展党员会议,熟悉党员发展流程等。他是专职教师,不需要坐班。但,几乎每一个工作日,甚至很多周末和晚上,他都会来学校处理各种事务。只要有工作任务,他几乎来者不拒,能做的一定极力承担,不大熟悉的也以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
在他的领头下,支部凝聚力不断增强,其他20位党员的精气神也更加饱满,在各自岗位上尽情发挥“先锋有我”“奉献有我”的风格,赢得学院师生的一致赞赏。“新入职老师在这种氛围带动下和老党员的传帮带下,也很快融入了。”鲍彧欣慰地说。
奋斗的青春不打烊,实干的本色不止息。作为职场新人,鲍彧清楚自己目前存在的不足,并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之格鞭策自己:诸多工作还在不断熟悉中,要多谦虚向老教师、老党员求教,多点耐心、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发现教学上的不足,总结经验,在所教授的课程里有序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全覆盖;投入更多心力,聚焦现有科研项目专注做,为科研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立德树人不松劲,不断总结改进班主任工作,助力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实现人生梦想。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鲍彧/供图 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文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