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大家好!
值此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在此隆重举行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承蒙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厚爱,我所在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这次有幸被评为师德先进集体,大家在兴奋激动之余,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全系同仁真诚地感谢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关心培养,感谢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帮助,同时祝大家教师节快乐!
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现有专任教师14人,平均年龄38周岁,副高以上职称占36%,双师型教师占71%。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是学校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之一,2019年成为学校首批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之一。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产品设计专业榜单中,位列B层次第1位,全国第51位;在2021校友会中国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中,被认定为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获评“6★”专业。
多年来,我们牢记“知识传播者,灵魂工程师”的使命,以素质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达成为导向,实施“三维三融”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和成果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第一,为师之道,以德为先。我们启动课程思政改革,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引入德育元素,以培养“意、艺、益”三位一体的艺术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潜能和公益担当。戴竹君老师在视觉传达设计课中指导学生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公益设计;韩峰老师借暑期实践的契机,带领学生团队为丹阳延陵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义务提供墙绘服务;陶裕仿、郭琰、董利军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老年公寓志愿者活动,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关注老年人的需求痛点,从而推进老年人相关产品设计,以此为基础,学生申报立项并完成了国家级大创项目“老年人系列家具创新设计”。近年来,产品设计系获评“课程思政”先进教学团队、产教融合优秀教学团队等;建设了产教融合研创室4个,开设12门产教融合课程(省一流课程1项);产教融合教材2部(省首批优秀培育教材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级产教融合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1项;“产教融合型冠名班模式”入选2019年中国高教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展示;与阿里巴巴共建新传媒创意产业学院,“意工厂”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
第二,为师之道,严爱为本。我们坚持树立模范的师爱形象,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们努力用纯真的爱去培养并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一次次面对面的方案设计辅导,一条条微信、QQ上的交流互动,一句句督促和鼓励的话语,老师们绞尽脑汁地探索各种可能帮助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期让每一个学生都绽放精彩。全系教师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平均每年450课时左右教学工作量和科研要求的同时,还利用课后时间积极辅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老师们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有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意愿,系部组织老师协同企业导师在周末额外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徐娟燕老师为了让学生的学科竞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多次利用课后时间带领学生奔赴南京的合作企业学习,最终取得比赛最高奖项;戴竹君老师产假期间都坚持辅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这样的细微之爱是每天发生在我们系部的日常。系里8位老师先后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导等称号,获省先进班集体1个,省优秀毕业生1人。近五年,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参与率超90%,取得专利26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90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8项,连续5年获省优秀毕业设计。据2019-2020年专业办学状态监测报告显示,我系学生获奖数在全校名列前茅。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获评学校师德先进集体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将化作我们全系同仁继续奋勇前行的动力,激励着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进新征程,担当时代赋予的教书育人重任。面对时代发展和学校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对基层教学单位和广大教师的新要求,我们将守好初心,脚踏实地,思变创新,坚守勤勉与担当,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稳步前行,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课程提质与模式创新,打造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团队,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学生提供更契合时代需求的素养训练。
最后,再次祝领导、老师们节日快乐!
谢谢大家!
(人事处/供稿 党委宣传部 王萍霞/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