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喜爱的老师,做后学追随的榜样,做教学科研两不误的好手,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初心和梦想。我校教学名师、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徐煜明教授就是这样的追梦人。
自1994年9月来到常工院这个大家庭,26年来如一日,徐煜明坚持立德树人守师风,以勤恳奉献之心、坚韧务实之态,躬身做趟路人、守路人、引路人,在教学教改、创新研究、提携“青椒”之路上踏歌而行,一路收获芬芳。
趟路人:殚精竭虑开教学新局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第一现场,是师生思想碰撞的重要场所。站好讲台、站稳课堂,是老师赢得学生的不二法宝。多年来,徐煜明殚精竭虑,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勇开新局,让课堂“活”起来。
《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是徐煜明自进校开始就一直坚持上的两门专业基础课。“这两门课程融合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技术等专业知识,综合性强,学生比较怕。尤其是《计算机电路基础》,很多高校都是由电气类专业老师来上。”徐煜明介绍道,“必须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以更贴合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实际。”这个多年一直萦绕于心的念头,最终促使他排除万难,以自己的讲稿为基础,于去年12月编撰出融二者于一的新教材《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并被定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全省推广。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专业成长的关键课程,对学生后续学习影响大。”《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内容多而难,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鉴于此,徐煜明特别注重教学过程的把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他从不以老教师自居,坚持每一轮都重新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中心,既备教材,更备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案内容,用精良的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电路基础》两个课件均获校级优秀课件一等奖。“大一时,徐老师为我们上数电课程。他经验丰富,却仍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更新课件,一些重要知识点讲解得又细又全面。”在河海大学深造的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杨潇晖感激地回忆。
“以学生为中心不容易,但教师的观念更重要。”课堂上,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援引大量针对性强的鲜活案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能力。讲授“计算机电路”时,他着重突出电路在计算机行业的应用,引导学生构建专业体系;讲授“计数器”时,他从生活实际出发,以交通信号灯为引子,并联系工厂流水线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结合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工程专业认证等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徐老师的课堂总是生动有趣的。他常常结合书本,又不拘泥于书本,循序渐进地引着我们深入探究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18级计一班孙静如是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每年的学生评教,他都获得“优秀”,并将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2次),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江苏省普通高校贰类优秀课程奖,常州市普通高校课堂教学展示优秀课堂教学二等奖收入囊中。
守路人:潜心治学促创新研究
一手教学,一手研究,两手并举均衡发展,这是每一个优秀高校教师的“基本功”。徐煜明也不例外。他甘坐冷板凳,潜心创新研究,做科研路上的坚守者。还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总结,在总结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徐煜明笔耕不辍,撰写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篇;主编教材5部,其中,“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十三五”省级重点教材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12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在服务社会中进行技术研发。与常州澳弘电子有限公司、常州海天电子有限公司、江苏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助其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持地方企业科研项目13项,与企业合作的成果《基于随动监测与自修复技术的智能断路器集成装置研发及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基于随动监测和诊断自修复技术的智能断路器研发》获江苏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于机器视觉的PCB打靶机”获常州市“百名教授进百企”在常高校与企业“科技兴企行动”优秀项目奖。
在产教融合中深潜。他立足计算机类专业,牵头积极申报江苏省、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申报江苏省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从2015年开始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共同研制课程,打通学生通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24个班级学生于此中受益。
“大二时,徐老师带着我们做大创项目。为方便研究,他在办公室特意摆上桌椅和相关设备,还组织我们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头脑风暴’,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大二时,我主持了徐老师指导的一个大创项目。为方便我们开展研究,他特意在他管理的重点实验室为我申请了一个工位,时常关注我们的项目进展。在机器人的电路设计时,遇到我们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会拿出纸笔,画出思路,耐心讲解,并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拓展资料,使项目进展顺利,以“优秀”结题。其中一项实物成果还拿到了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徐老师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像孙静、杨潇晖一样,在大创项目中获利的学生还有很多。
2009年开始,徐煜明每年会组织一个五人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大创项目训练,参加科技类活动或比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据杨潇晖回忆,项目结题后,徐煜明趁热打铁,鼓励他将其中的创新思想写成论文。写论文过程中,从参考文献的查找、文章的主体架构、算法描述、画图、公式,到字体、段落等,徐煜明都给了他非常细致详尽的指导。尤其是画图,有一次,当杨潇晖兴冲冲将算法的框架图拿给他,他看完后,先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可改进点,而后亲自在电脑端操作起来,一边调整不合理组件的位置和字体大小,一边耐心讲解,让杨潇晖真切明白做科研离不开认真严谨,从一个“科研小白”慢慢成长为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学霸”,从而坚定继续读研深造的想法。
在徐煜明的带领下,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共完成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省级大创项目7项,共发表论文4篇,获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4个。很多学生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引路人:俯首奉献携“青椒”成长
作为资深老教师,徐煜明主动弘扬“师带徒”传统,任劳任怨、倾情奉献经验和智慧,甘心做引路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刘冬原来是高级工程师,对高校教学、科研等不是太熟悉。为了让他今年9月份一来就能站好讲台,强化与学校的粘合度,徐煜明连在医院住院的时间都不放过,主动联系刘冬,和他讨论三年成长规划、新开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今年暑假期间,得知喻振杰要来学院工作,徐煜明立即将教材《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邮寄到他的老家武汉,并把教学材料电子稿发给了他,让他提前学习起来。
徐煜明乐于做青年教师的“伯乐”,扶上马送一程。2位青年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徐煜明带着他们合上《计算机硬件基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课,制定三年师资培养计划,引导他们尽快融入学科团队。
他倾力指导,手把手教,甚至亲自帮着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进度、实验教学计划、课程考核等教学材料,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教案、全部教辅材料送给他俩学习。课堂上,他认真听他们讲课,并耐心细致地作点评,帮助他俩认识不足,找准重难点,鼓励他们不断尝试、不断进步。“徐教授帮我把课程主要知识点凝练出来,并结合工程认证等要求,指导我编写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他还多次现场听我讲课,并及时给出建议,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现场听课过程中,徐教授会针对我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细致指导,并提出改进措施。”两位教坛新秀由衷感谢徐煜明的帮扶。
科研中,他充分发挥刘冬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让他进驻机器人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相关比赛;鼓励喻振杰将硕士学位论文打印出来,与之面对面分析研究,并鼓励他以其中两部分为基础撰写发明专利。同时,指导他俩凝练创新想法和思路去申请专利,帮他们拓展资源,为他们后续科研创造条件。
徐煜明身体力行,带师能,更带师德,做名实相副的“严师”“高师”,时常教导他俩要做有高尚品德、奉献精神的好老师。
作为徐煜明教学名师工作室、计算机教学团队领衔人,徐煜明帮教的青年教师远不止上述两位。仅说目前,就有6位青年教师在受着他的指导。
立德化人,嘉惠弥长。徐煜明表示,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就要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予关心关爱;老教师要有个好心态,对后学要毫无保留帮教,对学生要主动关心关注,为他们答疑解惑。他也建议,更多老师去这样做,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每一个细节处。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536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