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示范,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记我校2020年度优秀教师、体育教学部白杨教授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周绍萍/文/供图 王萍霞/审核发布时间:2021-01-05浏览次数:60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他的座右铭。

走上杏坛十一载,尤其是自2016年入职学校的五年来,作为“体育人”的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注重以身示范,积极进行体育教学创新改革,干好“教师这份良心活”;自觉加强教学反思,沉淀理性思考,提升自我科研力;主动发挥好支部书记的旗帜作用,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带动教研室全体教师提升教学力、科研力。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他坚持用行动说话,在行动中积累薄发,在教学、科研、党支部工作等方面都交出了满意答卷。

结局的美好,往往源于一个个过程的坚守与绽放。各位看官,且看他——我校2020年度优秀教师、体育教学部白杨教授,是如何“雕琢”一个个“过程”的。

矢志教学创新,点亮学生运动激情

“教师是个良心活。党和政府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说明了体育的重要性。大学是青年大学生最后一个全面系统接受体育锻炼的重要关键期,四年短暂易逝,如果学生在这个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作支撑,学业和未来发展则难免受影响。青年强则国强,体育老师的价值就在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说到体育的重要性,白杨不假思索地表明观点。

“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对国家发展很重要,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我的使命,我一定要做好。”他又毫不迟疑地强调道。

把事情做好必须找到适合的方式方法。在《网球》《体育Ⅰ》《体育Ⅱ》《体育Ⅲ》《体育Ⅳ》《体育游戏》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认真负责外,白杨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乐于接受体育、爱上体育,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并大胆创新训练方法,矢志进行教学改革。“体育课必须用点新方法,学生都很fashion,老师也得跟上,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他尝试着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结合学生身体实际和“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筋膜训练”等前沿的体育理论知识,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为帮助学生克服对引体向上、单杠、2400米长跑的畏难心理,他不仅自己直接上去作示范,在引体向上、单杠教学中,还有意展示自己大学时的水平,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以此告诉学生老师也不是天生就能做得好,不要怕丢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勇敢迈出第一步。同时,他鼓励基础好但内敛的学生勇敢走出队列作展示,并带头报以肯定的掌声。长跑教学中,他总是亲自带跑,引导学生一齐跑起来,并超越他,从而找到自信和存在感。

“我们还学太极拳啊,这是老人家学的。”面对2020级学生的质疑,白杨深知,传统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显然行不通。新时代新环境下如何进行太极拳教学,白杨和第一教研室的同仁们展开了一轮轮头脑风暴。同时立足青年学生活力强的特点,积极调整优化教学策略。课前,他反复一遍遍练习,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认真示范,方便学生模仿,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为背景,打出内劲和爆发力。“音乐一响,招式一出,心跳都不由得加快了,身体都冒汗了。”学生们兴奋地表明对太极拳态度的转变。

团队合作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精髓和灵魂。“TeamCooperation是体育特别强调的。”白杨反复表示。为此,他会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完成一项任务,而且必须保证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活动才算有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白杨注重在教学中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意识地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价值,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在他的引领下,不仅学生的体育热情得到激发,身体素质明显提升。“所教的班级学生从原来的跑一圈就气喘吁吁,到现在几圈下来都没什么反应,感冒的人也变少了。”而且,学生的团队意识、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战胜自我的超越品格、坚持到底的拼搏气质也在日渐彰显。功不唐捐,他本人也获常州市高校“优秀体育教师”,校“优秀教师”、第二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等荣誉。

白杨还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学,以学促教,获江苏省体育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省高校、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二等奖。注重课程建设,参与完成《网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持1项金课课程建设项目(在研)。

勤实践敏思考,丰盈教改科研成果

白杨从小接触体育,本硕博阶段都在专业体育院校学习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比赛和体育教学实践都十分丰富。“实践多了,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自然也会多起来,相应的思考也就产生了。”白杨坦言自己教改科研的初衷,就是源于丰富的实践。

“做教改科研,过程是十分艰辛和辛苦的。”白杨反复说。“这种苦和体育锻炼的苦不一样,而且枯燥费时,很多时候成效还不明显。”尽管如此,他依然乐此不疲,甘坐教改科研的冷板凳。

他锐意教学改革探索和思考,主持完成教改课题2项;发表教改论文8篇,其中,核心4篇。

科学研究对高校的发展是有利的。“学校在发展,大家都很努力。我作为博士、业务骨干,更要自觉带头干。”基于这样清醒而高站位的认识,近五年来,白杨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压力大,有时一连几天都毫无灵感,一句话都写不出来。但考虑到自己的基础,又充满信心。”说到教育部课题《苏南地区乡镇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研究》的获批,白杨感触颇深。

他还积极开拓实践空间,积累研究素材。服务于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科研工作,并获“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服务于第19届江苏省运动会期间,跑遍了扬州市体育局、红十字会、文广新局、团市委、公安局等数十家单位,为省运会筹委会献计献策。

“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变革日新月异,体育知识的更新更加快速。”白杨深知,科研力的提升有赖于学习,并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广泛听取各类讲座、报告,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科研的精准度。

笃行善思结硕果。近五年来,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4篇(核心13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多项,获校级“十佳科研能手”称号。

党建业务融合,拓展教师提升空间

翻开白杨的党支部工作一本通,200多页的纸上,密密麻麻码满了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教工党支部这一年的党建活动情况。2019年5月上任支部书记和第一教研室主任以来,白杨充分发挥角色优势,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既明确自己的支部书记责任,又明确自己的业务责任;既做好支部工作,又做好业务工作,努力寻找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大力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两促进。

“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白杨牢固树立这个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和学习型支部建设,强化政治学习,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教学科研中碰到的难题和困惑,尤其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在他的帮扶下,1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1人顺利入党。

“我是党员,很想为其他老师的进步做点事;我在教学科研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帮助其他老师进步的基础。”朴实的言语动人心,行动却是最响亮的语言、最鲜明的示范。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面临挑战。在体育教学部党总支书记周中军的启发下,白杨整合党支部和教研室人力资源,让所有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党员教师率先挑起录课、拍视频、体育线上教学改革大任,研制方案、达成共识后,再一对一向非党员教师推广。白杨还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科研和比赛经验,为青年教师的教学力和科研力提升广铺路子、深作指导。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白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为契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专题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常州市业余军体校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还注重通过服务社会的方式,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他身先士卒,深入培训机构帮助培训师资。其他党员、教师也纷纷走入社区,传播科学健身理念。这些都促成了“白杨书记工作室”被列为学校2019年度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点,并于今年通过验收。

“常州位于长三角腹地,学生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同样多,体育老师的教书育人责任至关重要,要帮助学生培养专业之外的一技之长。”白杨坚定地认为,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难越来越明朗的新时代背景下,自己要一如既往立足岗位做好本职,上好每一堂课,做好科研工作,与同事们共同进步,为学校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535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