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继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士学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在该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四年,在中航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工作一年。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机床系统及其物联网技术、飞机典型零部件循环再制造技术。
个人丰富的学习经历、研究背景和学院现状,使他思路开阔而实在。2006年入校以来,他就一直在思考并致力解决机械学科和航空学科的融合问题,历经十余年的实践,提出“校企直通”“以点显面”等理念,聚焦“产教融合·国际协同”,让学院在航空和机械交叉集成的“一体两翼”体系下插上发展的翅膀。
领导有方、知人善用,育人得法、桃李芬芳,领队有规、成果频出,勇于破局、填补空白,率先而行、智造“掌门”,无论是领航学院发展,还是个体成长,他都做到了志之所趋,用情以专,囊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和“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带头人,常州市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优秀青年、十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他,就是不久前上线的常州首批“龙城十佳教授”、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飞行学院院长郭魂。
领导有方、知人善用,他是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的“掌舵者”
院长是学院的掌舵者,其领导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学院的竞争力和发展轨迹。
在领航学院这艘大船行稳致远的征途上,郭魂秉承“抓大放小”理念,主抓学科建设、国际交流、师资队伍等工作。同时,与其他党政班子成员协作。在专业系之上构建机械学科部、航空学科部,以打通系部壁垒,实现师资、资源等互通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重组专业系部和教学团队,促进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打通所有教师成长提升通道。
“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共同进步,才有学院的发展进步。”郭魂说。他主张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抱团取暖,共谋发展。为此,他知人善用,通过调整岗位分类的办法,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位教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岗位及工作动力,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立普惠制+特殊奖励相结合的机制,以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存在感、荣誉感。
育人得法、桃李芬芳,他是坚守本心的教育者
“只有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缺乏什么,才能把行业最新的知识分享给学生,引导他们爱上专业、融入行业,才能促使教师加强学习,才能为我们科学制定各项制度提供依据。”繁忙的行政事务之外,郭魂始终不忘一位教师的本心,坚守课堂这个育人主阵地,主讲《先进制造技术》《航空概论》2门课程。
教学上,郭魂自有一套。他往往是自己讲一半,另一半由学生来完成。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学生查阅资料,上台讲解,从而提升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以课堂设计为抓手,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力、思考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15机一的全部学生曾组建10个团队申报武进区“双十百千行动”创新创业项目,全部成功获批。当年学校的获批总数是13个。”郭魂喜慰地说。
在担任2014机二班班导师期间,他既告诫学生坚决不能触碰校规校纪、法律法规等“红线”,又给学生创设自由成长的天地,实行班委轮做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机会;以宿舍为单位建立自律委员会,定时向他汇报情况,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鼓励学生广泛参加社团活动。在他的带领下,该班学生占领了那一届院学生会干部的绝大份额,考研率、就业质量也不低,一些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骨干。
“教学是双向的,教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应对未来的同时,也教自己怎么与年轻人交往、怎么做人。”郭魂说,教师要以一颗公平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与学生交朋友。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勉励其他教师,赢得桃李芬芳。
领队有规、成果频出,他是科研战线的“拼命三郎”
“喜欢折腾”,这是郭魂对自我的评价。通过产教融合提升科研力,反过来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等工作,这是他坚守科研阵线的“执念”。
自进校起,他就负责组建了智能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技术团队。作为团队负责人,他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力量强化。总体规划团队建设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解决到底要“做什么”的问题。同时,制定规则,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考核,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细分任务,结合目标任务定期开展总结、分享、交流活动,谈问题、找解决办法。
抓放并举。为激发团队活力,充分发挥每位成员专长,他也放权,推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同时,以团队为平台,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提升凝聚力,延展影响力。
功到自然成。2015年,团队正式挂牌,并于2017年顺利通过校内结项。
十余年来,郭魂带领团队与国内外高校、大中小企业开展多项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和星火计划、国防预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在学校属第一个、第二个)等2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10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评全国商业和江苏省科技成果奖,40余篇论文在国际SCI/EI源刊、全国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项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得到转化,为合作企业带来了数十亿的经济效益,获得多项政府奖励。他本人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
勇于破局、填补空白,他是常州航空教育的开拓者
开风气之先。郭魂负责创办了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和交通运输三个专业,有力填补了江苏省地方高校航空类人才培养的空白和常州航空教育的空白,使常州成为全国18个具有民用航空飞行员培养资质的城市之一,推动了常州新的名片建设。看中常州航空产业链的配套和航空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中国商飞与常州展开相关合作,就是一个缩影。
这也使学院为地服务的空间和能力得到拓展,与行业的粘连度得到加强。2016年飞行技术专业开设以来,已为新誉集团培养维修人才15名、运营管理人才10人。与新华航空展开合作,为其提供员工培训、技能升级等服务。
率先而行、智造“掌门”,他是常州智能制造领域产教融合的先行者
十余年服务企业行业的经历和积累,使郭魂对常州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了然于心。他指出,当前,常州已基本具备智能制造纵深推进的基础和条件。一方面,常州市立体化制造局面已经形成,全链路智造基础和条件具备。“五新三高两智能”十大产业链已基本构建完成,2019年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1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超5000亿元,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扎实。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经济活跃,碎片化制造特征明显。常州市制造业占比数量高达85%,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行业细分明显,企业产品制造碎片化发展趋势显著,企业对智能制造需求迫切。
为此,他率先创造性提出“全链+碎片”智造体系,意在把每个企业放在全链上布局,帮助企业找准发展方向,规范企业之间的竞争。他说,“全链+碎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应该成为常州企业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从而走出一条常州“五大明星城”之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的蝶变之路。
他还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过程中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教育,引企入校,融合地方政府资源和政策,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制定相关课程,切实解决老师教什么的问题,提高老师服务企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竞争力;建立产业学院,由专门教师设计并讲授产教融合课程,同时将课程思政、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从大一开始就能接受到关于专业伦理、专业价值、专业成长等教育,接受准企业化的实习实训,从而保持对技术的专注度、对企业的忠诚度,有效破解了人才培养难题,也促进了学科专业建设。获批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一流专业各1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获批省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笃行不辍,更向远方。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专业领域等各方面均颇有成绩的他,并不想就此停止探索和追梦的脚步。说到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郭魂敦本务实、格局高远:做好航空专业所有基础性建设工作,形成良性发展机制,以期占领航空领域的一席之地;争取把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做到省一流水平。在机械类专业方面,按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整改,为下一轮评估打好基础;建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省级智能智造产业学院通过验收。学院发展方面,在航空、机械等领域培育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争取跻身省内同类高校领先地位;进一步扎实做好智能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技术团队建设工作,使团队每个成员获得成长提升,向省级团队目标奋进。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529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