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并蒂莲”系部“双生花”生活佳伴侣——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伉俪彭伟和于洁的绽放人生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0-01-10浏览次数:136

美丽的常工校园里,活跃着一群“夫妻档”教师,他们或双双在管理岗上务实精干、秋色平分,或在行政岗、教学岗上各自施展拳脚、齐头并进,或双双在教学岗上教书育人、旗鼓相当,成为校园里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伉俪彭伟、于洁,用燕子垒窝般的决心、 水滴石穿般的毅力,长出教研“并蹄莲”、 开好系部“双生花”、做好生活佳伴侣,让这道独特风景绽放出一抹亮色。

教研互促,他们是“并蒂莲”

几经邀约,仍不免遗憾。只因彭伟、于洁俩人太忙而时间又仓促。终于,在于洁圆满完成个人艺术作品展后,记者见到了在别人眼中是人生赢家的她。又经她,了解到其丈夫彭伟的点滴。

“刚刚收官的作品展以‘境观’为主题,是图形创意、插画设计等课程的探索实践,也是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汉代肖形印图形研究”的配套动作,展出了‘琉璃境’‘只景向谁去’‘生灵’‘四灵’‘肖形印’等多组作品,让大批师生和各界人士共享了一场文化大餐。”从个人艺术作品展这里,于洁娓娓讲述着她和彭伟的成长轨迹。

近五年来,她先后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汉代肖形印图形研究”(结题)、省第五期“333工程”科研项目1项、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1项、常州市社科联项目1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1项精品课程建设, 主编教材1部,撰写专著1部,在《装饰》《美术与设计》《艺术评论》《包装工程》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并获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教学论文三等奖、校级教学论文二等奖和教学成果奖、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卓越教师等荣誉。

从教以来,彭伟先后在《电影评介》《美术报》《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常州市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主编教材2部、参编多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常州市终身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学论文奖、微课教学大赛奖、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多项。

数据最具说服力,也让人不免好奇,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催使这对夫妻档不知疲苦、多年如一日地坚持教科研互促并进的。

“我们的初心,就是要在专业学科方面有所建树。从跨入高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暗自立誓,要目标清晰、尽己所能做好一个教师的本分,把全部热情献给教学科研、献给教书育人事业,不辞劳苦担起一个高校教师的使命。”于洁一语道破他俩教科研成果等身的密码。

紧贴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特色和学院艺科融合理念,立足艺术专业本身的创新性实践性特点,他们主动走出去,与常州麦拉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提升眼界,进一步把人才培养工作做深做实做细。课堂上,他们善于将个人的研究和设计与教学内容镶嵌起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课堂之外,他们也注重修好人才培养其他渠,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精细指导,先后有多个毕业设计获省级、校级优秀。同时,他们还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佳报频传。在被学校认定的Ⅰ类学科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于洁指导学生共获国家级优秀奖3个,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她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彭伟也毫不逊色,指导学生在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获奖达数十项。

在他们的引领下,众多学生打开了思维、激活了创意,成长为理想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不少学生无论就业还是创业,优势都很突显。

头雁领航,他们是“双生花”

身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院,已是够巧的。他们却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系主任。

一个学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而专业办得是否有特色,专业教学设备投入、师资团队建设是基础,系主任则是核心。系主任承担着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系列重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教学管理与改革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

当之无愧。顶住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面对繁杂的系部工作,作为数字媒体系、视觉传达系“领头雁”的彭伟和于洁,也总是无怨无尤,尽全力做好排头兵,发挥中坚作用。排课、监考等工作的统筹协调、讲座开设、教材征订、教研活动开展、毕业设计和课程展、教室使用、毕业设计、学分认定、各类数据统计、学科竞赛的组织实施、教学团队打造、评先评优、教学大纲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林林总总的大事小情,琐碎而繁重,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那么轻松的。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来说,由于艺术类专业本身的特殊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性大,与社会行业的黏连度又高,这就给制(修)订工作带来不少难度。为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精准度,他们主动走出去,赴上海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海洋大学等学校调研学习,深入相关企业考察交流、了解行业需求。为推进方案的精准落实,他们又请进来,邀请产业教授、企业家走进课堂,讲授专业前沿知识,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落在实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做系主任期间,彭伟还不忘提升个人学历,赴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且只用了三年时间,就顺利通关。“能考上就很不容易了,三年就拿到学位就更不容易了,也是很少见的。”“他读博期间,我几乎没见他休息过,几乎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一有空就往学校跑,保证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现在也是如此,几乎天天都在学校忙。”谈及丈夫的“上进”,于洁自豪之外,也有一份惺惺相惜的同理心:“任何角色,既然选择了承担,就要尽一切努力做好,这是为人的本分。学校在快速发展,我们老师也要紧随其后,认定一个目标并坚持下去。”

志同道合,他们是佳伴侣

苦和累不怕,认定了,就要做好。这些年,彭伟和于洁以这个信念为基,清晰地规划着,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到了工作上。睁眼即开始工作,一直到夜深才睡,几乎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也让他们比翼齐飞、不分轩轾。

俩人都这么忙,又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那孩子谁管、家里谁管……他们的工作状态,不免让人产生类似的疑问。“这几年,确实逐渐有了累的感觉。但家庭是最重要的,家人是最重要的。”于洁不止一次这样说。从她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个家庭的温度。

由于工作性质相似、理想初心一致,他们对彼此更多了一份志同道合的理解与支持,很少会因为各自忙碌而产生分歧或矛盾。相反,他们会在对方忙碌或内心焦虑时,相互鼓劲、相互打气,并很好地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来彼此宽心;他读博期间,她全力支持;她远赴台湾学习一年,他也是全心支持,为她跑腿,办好学校的事,让她安安心心学习。

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了。为给女儿更多呵护和陪伴,他们也是相互包容、相互体贴、分工协作,用心平衡各种关系,合力协调处理好各项事务。

这个家庭的温度维持,与父母尤其是婆婆的付出密不可分。一度,于洁在台湾学习,彭伟在上海学习,女儿就完全交给了公公婆婆。“这些年,我们虽然忙,但没有别的事来烦心劳神,父母不但不需要我们操心,反而给我们帮了大忙。尤其是我婆婆,非常给力,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让我们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工作。” 讲到这些,于洁充满感动。

平凡孕育伟大,诚哉!但于洁却一再说“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很平凡!”她还说,虽然目前他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不能放松,还要继续努力,进一步明确人生方向,保持目标感。

不得不说,这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务实姿态,就是一种伟大,就是最美的风景。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520期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