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路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认证工作核心团队侧记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9-06-06浏览次数:279

    2018年12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迎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这是我校接受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首个专业。

通过为期三天的现场考查,专家组一致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普遍学习刻苦、积极向上,课堂纪律较好,学风优良,研究生考取率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综合素质较高;教师积极投入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能满足专业教学之需;兼职教师在教学和实验实践中真正发挥了突出作用;实验室与创新创业基地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先进水平。这也预示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了我校首个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考查的专业,开创了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先河。

随着“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全面展开。由张建生、袁洪春、蔡纪鹤、郑仲桥等组成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工作核心团队(以下简称“核心团队”)应运而生。他们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配给都要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为行动指南,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自评和迎接专家进校现场考查期间,不遗余力,做了大量工作。

本期“最美常工人”,将带领读者走近这个核心团队,一起来了解他们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探路者背后的故事,一起来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什么、又是为了什么。

申请: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在与核心团队成员张建生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华盛顿协议》提出的“毕业生素质要求”为基础,符合国际“实质等效”要求。《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互认协议,1989年正式签署,旨在通过规范、系统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保证工程教育质量,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预备成员。2016年6月,成为其第18个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果和通过认证的专业毕业生学位将得到互认。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申请阶段,核心团队通过会议现场动员、针对性沟通、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消除现实中存在的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模糊认识甚至负面理解,进而统一思想,广泛普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有关知识,让全体教师真正了解其重要性及未来趋势。

传统教学以课程内容为教学目标,工程认证则以毕业要求为教学目标。为转变观念,核心团队任劳任怨、费尽心思,发动全院教职工及专业系教师,一方面努力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积极拓展校外合作途径,一方面广泛宣传,普及工程教育理念,让教师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内涵,并极力克服面广量大的教学资料整合困难,联合外语、计算机、数学、物理、体育、思政、管理学、文献检索等所有任课教师,完成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计算等工作,并按专业特点完成高质量的申请书的撰写及其他各项申报准备工作。

自评:功夫在诗外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主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即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成果导向强调专业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将会得到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持续改进强调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功在平时,重在坚持。在专业建设中,核心团队矢志贯彻践行上述三个理念,带动全院师生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师制、点对点辅导制、家校联动制等形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针对性的辅导和帮扶,确保与学生家庭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则为其私人订制成长菜单,将本应四年完成的学业任务适当延长,并减少每学期考试科目数量,帮助其有效减压,最终克服心理障碍,顺利毕业。

与此同时,专门制定关于教学运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监控等制度,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正常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依照这些制度的相关要求,将所有专业教学工作常态化。例如,每学期第11周至17周之间,以同行、产学研合作企业、专业学会(团体)、校友及校友企业、毕业生所在单位为调查对象,对专业发展及毕业生现状进行广泛的意见收集,并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袁洪春执笔,撰写成校外信息反馈报告;每学期第19周以系为单位开展教学质量研讨会,对平时的考试、作业、师生座谈记录进行详细剖析,由系主任执笔,最终形成教学质量反馈报告;在每学年的第20周,组织教师召开持续改进会,形成持续改进报告,以指导下学年的工作。

功夫在诗外。“我们把大量的工作都放在平时来做,及行及改,自评是个重要时间节点,是做好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全程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张建生介绍,自评期间,核心团队成员个个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放弃节假日,经常工作到凌晨,对照专业建设系列制度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详细举证专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所开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取得的成效,形成自评报告,为专家现场考查提供第一手资料和重要依据。

现场考查:水到渠成功自来

专家组进校考查之前,核心团队按照考查流程,克服重重困难,全力牵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完善教学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完善各类教学资料,确保归档材料的规范性;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业指导与帮扶;督促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规范进行备课、授课。

现场考查期间,为积极查漏补缺,核心团队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列出工作计划,积极争取学校及资产处、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的支持,通过应急通道,对实验室进行重新布置与环境优化,创造了“一周内规划、两个月苦干、三个月达标”工作奇迹,最终使现场考查取得圆满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完成工程教育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实践条件建设、产教融合做法等方面获得专家好评。全国600多家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高校中,只有36家通过认证,在通过率不到10%的背景下,我校有望成为第37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启了我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先河,并为之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对其他专业申请工程教育认证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推进作用。目前,核心团队又在抓紧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认证事宜。其他专业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的认证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专业认证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只有专业建设强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及其社会贡献度才能提升。”张建生教授建议,专业运行制度要尽量完善,凡是常态化的工作要尽可能制度化。他由衷期待更多专业尽快走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快车道”,为学校在江苏乃至全国掌握话语权奠定扎实基础。  

(原文刊载于《常州工学院报》第509期第2版)